西南石油大学bbs论坛

查看: 12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四表彰候选事迹展播】第四期(下):优秀集体之青年文明号

[复制链接]

90

主题

136

帖子

6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3 14:3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四表彰候选事迹展播
第四期:优秀集体之青年文明号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团员青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科学研究院,经研究决定,开展2018年度院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青年积分成长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和五四红旗团支部评选表彰活动。接下来我们分五期给大家展播我们的候选人或候选集体事迹,最后一期设置投票,敬请关注本期展播优秀集体之青年文明号(以团支部顺序为排序)

目录01 高性能沥青新材料研发团队
02 加氢裂化预处理团队
03 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团队
04 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开发团队
05 炼化企业VOCs废气治理团队
06 油田化学品及低碳技术研发团队
07 馏分油精细表征及标准化团队
08 系统节能与储能团队
09 高端碳材料技术开发团队
10 炼油化工难降解有机废水治理技术研发团队
11 储运工艺团队


01


高性能沥青新材料研发团队


高性能沥青新材料研发团队
团支部:第二研究室团支部/   青年人数:5人/
文章专利工业应用情况:
近三年团队发表文章共计11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7篇。申请发明专利共计55项,其中团队成员作为第一作者申请发明专利31项。起草企业标准1项。
团队研发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添加剂已经在合作单位进行生产应用,目前正联合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进行产品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团队负责的燕山石化A级沥青项目已进行多次工业试生产,为日后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团队作为主要力量参与的“春风塔河A级沥青生产项目”,已在新疆塔河炼化及乌苏工业区进行生产,并已应用于新疆地区的道路建设之中。
所获荣誉:
2017年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18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两人获得),
2017年度青年成长积分先进个人,
2018年“五比劳动竞赛”讲创新创效故事二等奖,
2018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演讲比赛优秀奖。
沥青新材料研发团队目前有5名成员,主要是近3年入职的青年人,成员中最大年龄31周岁,最小年龄27周岁,90后成员占团队总人数的80%,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队伍。该团队始终按照“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推动部门发展、促进改革创新、服务青年发展,在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团队成员担任了课题组组长、副组长、团支部书记、网络信息员、ERP管理员、QHSSE管理员、新闻联络员、党建管理员、课题档案管理员等职务,为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贡献力量。
团队成员主持并参与了大量科研项目,其中《基于分子管理溶剂脱沥青过程高品质产品开发》、《沥青材料粘附性影响因素研究》、《70A、90A道路石油沥青的开发》、《海绵城市道路工程沥青新材料开发和应用研究》《春风塔河稠油优质沥青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机场跑道专用抗脱落沥青材料配套技术开发》、《沥青顺酐化反应机理的探索性研究》、《洁净化沥青生产与应用试验》等课题均具有极大创新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部分课题已经取得了工业化应用或正在推广应用阶段,为部门创收作出了贡献。团队是从事科研生产的一线青年集体,践行“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的精神理念,在部门转型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



02



加氢裂化预处理团队


加氢裂化预处理团队
团支部:第四研究室团支部/   青年人数:3人/
文章专利工业应用情况:
近三年共发表文章8篇,2018全年工业应用共24套,2017-2018年发表专利共24篇。
所获荣誉:
“加氢催化剂活性相重构技术(DMART)开发及应用”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
加氢裂化预处理团队是一支活跃在工作一线,业务水平精湛,和谐进步的青年团队。工作中,技术团队始终将“青年文明号”作为凝聚青年,团结青年,带领青年建功立业的有效形式,以认真严谨,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2017-2019年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加氢催化剂活性相重构DMART技术开发及应用),承担集团公司课题13项,申请发明专利24件,发表核心期刊文章8篇,工业化应用装置43套。
技术团队始终把培育学习型员工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注意培养科研和工业实践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科技人员中形成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群体效应,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及水平;通过课题组例会、学术交流讨论会等形式,充分交流创新想法和工作思路,营造严谨、求知的氛围,增强了青年文明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技术团队重视新员工的培训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采用师带徒模式,帮助其快速成长,尽快融入科研团队之中;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引导本领域成员尤其年轻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中分工协作,共同促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技术团队将以优良的精神风貌,青春奉献的精神,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科学研究院贡献力量。



03


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团队


沸腾床渣油加氢工艺组
团支部:第五研究室团支部/   青年人数:4人/
文章专利工业应用情况:
本团队近五年发表核心期刊文章16篇,其中英文文章2篇,EI收录1篇,SCI收录1篇。申请专利30余篇,基本涵盖了沸腾床所有核心环节。
近几年沸腾床技术发展迅速,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主要工业应有情况有:1. 5万吨/年沸腾床工业示范装置;2. 50万吨/年煤焦油沸腾床加氢装置(在建);3.300万吨/年渣油沸腾床加氢装置(设计)。
所获荣誉:
2009年“中央企业先进集体”,
2008年“中国石化先进集体”。

该团队前身是渣油悬浮床课题组,该团队从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对原油中最重组分-渣油的高效处理,无论炼油形势如何变化,始终未改初心。团队立足创新,号召成员勇于思考,善于创新,要求脚踏实地,做实做真基础研究,千尺高楼始于垒土,让成员认识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该团队的工作作风及工作业绩得到主管部门的肯定与认可,先后被评为“中央企业先进集体”、“中国石化先进集体”。
2010年沸腾床加氢技术进入快车道,团队承担中石化“十条龙”项目“STRONG沸腾床渣油加氢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开始沸腾床技术的工业应用研究,团队成员攻坚克难,不辞辛苦,于2017年完成5万吨/年沸腾床工业示范装置试验,为百万吨级放大奠定了基础。
2014年团队被评为中国石化优秀创新团队,对该团队追求创新,追求技术进步的精神予以肯定。2016年底,基于本团队开发的STRONG沸腾床技术,我院与某企业达到50万吨/年煤焦油沸腾床加氢项目,实现技术首次技术转让。2018年本团队主导的“沸腾床渣油加氢成套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项目列为中石化重大项目,开启国产沸腾床技术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的征程。本团队始终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诺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科研人员奉献科研、追求上进的精神!



04


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开发团队


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开发团队
团支部:第六研究室团支部/   青年人数:12人/
文章专利工业应用情况:
文章:40;专利:150;工业应用:2017年,长链二元酸在青岛众瑞达实现工业应用。
所获荣誉:
“闵恩泽能源化工奖”
“中国石化优秀团干部”
“中国石化优秀团员”
“辽宁省优秀团干部”
“中石化最美青工”
“青年岗位能手”
“中石化优秀党员”
“中国石化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开发团队共有20名员工,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12人,占60%,青年党员14人,作为科研工作者,该团队青年员工时刻保持着不断学习、积极创新、甘于奉献的工作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开展课题组的各项工作任务。
众所周知,由于组成和化学结构复杂,生物质的高效利用一直是摆在当代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但该团队成员通过相互协作、不断学习和创新、克服现有困难,已积极构建了生物能源、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材料三个研发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在生物能源领域,该团队开发了纤维素生物乙醇技术、纤维素生物丁醇技术、植物油高效转化制生物柴油技术、微藻制燃料油技术等;在生物基化学品领域,开发了发酵法制备长链二元酸技术、发酵法制备1,3-丙二醇技术、发酵法制备高光学纯度L-乳酸技术等;为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打破我国生物化工领域现有生产成本过高的弊端,积极与市场接轨,该团队近年来积极发展了生物材料领域,目前正在开发的技术包括纤维乙醇发酵残渣中木质素合成酚醛树脂技术、木质素合成油田化学品技术、发酵法L-乳酸制备丙交酯技术、发酵法二元酸制备长链尼龙技术等,有效地提高了纤维乙醇成套工艺的经济性,打通了生物基化学品的下游应用领域,为尽快实现工业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该团队在青年文明号创建实践中,始终把建设“学习型”青年文明号、激发青年员工的工作热情作为重要内容,全面增强青年员工的业务技术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目前已涌现出多名青年科研骨干,获得了“闵恩泽能源化工奖”、 “中国石化优秀团干部”、“中石化最美青工”、“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在中石化生物化工领域发展中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



05



炼化企业VOCs废气治理团队

  炼化企业VOCs废气治理团队
团支部:第七研究室团支部/   青年人数:8人/
文章专利工业应用情况:
发表文章22篇,申请专利68件,已授权28件。
工业应用:1.“低温柴油吸收-碱液脱硫技术”应用于炼化企业装载作业、罐区等油气回收处理,截止目前已工业应用58套;
2.“总烃浓度均化-催化氧化技术”应用于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场等废气治理,已应用77套;
3.“总烃浓度均化-蓄热氧化技术”应用于罐区、污水池等排气治理,已应用2套。
所获荣誉:
1.“炼油系统基准加工损失研究及计算模型开发”(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炼化污水处理厂废气全面治理深度净化技术”(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沥青储运等废气低温柴油吸收-均化-蓄热氧化成套技术”(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炼化企业VOCs综合治理技术指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
5. 2016年中国石化优秀创新团队。
研发团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科研及技术服务队伍。团队成员多次获得院优秀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方面,团队层面注重人才结构优化、梯队建设和传帮带,员工间倡导自我激励、知识共享和合作精神。定期组织召开科研协调会、专题研讨会或讲座,鼓励技术人员参见国内外相关专业学术会议,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
团队科研基础管理水平突出、科研装备精良、创新手段运用良好,技术转化和服务成效显著。近年来,团队每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超过20件,承担或参与国家和集团公司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开发了“低温柴油吸收成套技术”、“总烃浓度均化-催化氧化成套技术”、“总烃浓度均化-蓄热氧化成套技术”等多项国内外领先的废气处理技术。
在技术服务方面,近三年完成了50余套废气处理装置设计及开工服务,编制了10余套废气治理工艺包。团队在技术研发方面也在进行一些新领域、新技术的研究与开拓,如水合物分离技术、低浓度瓦斯气综合利用、磁法富氧及富氧燃烧等技术开发。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技术转化和技术服务能力在不断提高。




06



油田化学品及低碳技术研发团队


     油田化学品及低碳技术研发团队
团支部:第八研究室团支部/   青年人数:4人/
文章专利工业应用情况:
近两年课题研究形成:中文核心3篇,中国发明专利16件,国外PCT专利1件。编写《CDM方法学应用指南》。
研发的抗高温改性淀粉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年内计划投产、应用400吨以上。
所获荣誉:
2017年获《石化产品碳足迹技术开发及应用》中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4年获《钻井液用聚胺抑制剂和高软化点沥青的研制与应用》中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获抚顺市共青团“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杨超获“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称号,
王晨获2017年度院积分成长先进个人,
王陶、赵凯强获院英语风采大赛三等奖。
油田化学品技术研发团队共有员工6名,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4人,占比2/3。在院里及部门的领导、支持下,开发了一系列低碳技术;同时密切加强与上游企业合作,产学研结合,以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为导向,开发出一系列解决油田实际需求的新型油田化学品。技术团队对低碳技术的研究,成为总部低碳领域的重要领军者;油田化学品领域的探索从零开始,研究成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填补了我院在该领域研究的空白。
近两年,团队承担总部重点项目1项:《高效环保型钻井液处理剂的开发及推广应用》(2017-2019),并负责其中两个课题;牵头总部重点项目1项:《钻井液用改性淀粉技术开发》(2018-2020),并负责其中两个课题;承担多项总部课题。目前研究成果已形成多篇专利与文章,拟申报中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18年,在总部的倡导、支持下,我院成功召开了“抗高温改性淀粉”产品推介会,产品得到参会油田单位的一致好评, 目前产品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2019年计划投产、应用400吨以上。




07



馏分油精细表征及标准化团队


馏分油精细表征及标准化团队
团支部:第九研究室团支部/   青年人数:8人/
文章专利工业应用情况:
发表文章9篇,专利8篇。工业应用情况如下:1.煤焦油等非常规原料组合加氢技术已在神华等中低温煤焦油项目中进行应用。
2.茂名石化分公司采用筛选的原料在240万吨“加氢裂化–异构脱蜡”装置上稳定生产API III+类4cst和6cst基础油,粘度指数分别大于125和130,并整体项目已通过总部技术评议,认为具有创新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春风稠油馏分油已在荆门石化开展变压器油的试生产工作、直馏渣油已在塔河石化分公司调合出高档道路沥青,应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建设中。
所获荣誉:
1. 脂肪酸甲酯改善柴油润滑性能的研究及应用,2017年中国石化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 高旭锋获得2017年辽宁省第十一批次“百千万人才工程”  万层次,
3. 张雁玲获得2018年辽宁省第十二批次“百千万人才工程”  万层次。
承担中石化系统东三省汽柴油质量监督和全系统石蜡质量监督工作的主力军,日常承担国家实验室70%以上的质量分析任务。建立了完善的抽样、检测、反馈、跟踪的质量管理流程,跟踪分析东三省国五汽油和国六汽油芳烃和烯烃含量的变化趋势,有力的保障着汽柴油、石蜡、白油的质量。2018年累计完成5000余项质量监督工作,超过17000项样品检测任务。
承担煤焦油等非常规原料加氢过程分析研究,建立化工型和燃料油型煤焦油蒸馏评价体系,为院煤焦油组合加氢工艺的推广应用建立了标准领域的支持。筛选排序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油及蜡油,为高档基础油降成本生产,提供了原料筛选方面的指导。核磁与质谱技术的结合,揭示了在异构脱蜡过程中烃类分子结构从长直链结构转化为2位、3位和6位的甲基取代的单取代烃类结构的转化规律,为新一代工艺和催化剂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指导。首次全面系统的开展了春风油田原油性质普查工作,完成了春风油田主力区块和联合站原油的性质分析评价,结合油田产量、区块位置分布、时间跨度,完成油田普查报告。为春风稠油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了数据指导。项目的开展,为中石化汽柴油、石蜡、白油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保障、为煤焦油、春风稠油和基础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分析方法、转化规律和标准化的支撑。



08



系统节能与储能团队


系统节能与储能团队
团支部:第十一研究室团支部/   青年人数:13人/
所获荣誉:
团队成员获得“集团公司节能先进个人”称号
团队成员获得“抚顺市优秀团干部”、“院优秀团干部”、“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党员”称号
团队获得“中国石化现代化管理创新二等奖”
团队成员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
团队成员获得“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三等奖”
团队获得“辽宁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团队主要从事炼化企业装置用能评价与优化、公用工程系统优化、储能与提纯材料开发等,尤其是装置用能与公用工程系统优化技术的开发,为企业提供节能技术服务、操作优化指导、工艺及设备改造成套技术。目前,已形成装置能效提升、蒸汽-氢资源质能耦合、减压深拔等重点技术,并实现技术的多次推广应用。此外,团队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在能量高效转化、分布式制氢、高效分离材料等方面开展研发工作,为未来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第十一研究室系统节能与储能团队是一个年轻的团队,课题组长王红涛,年龄37周岁,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副研究员。团队现有成员13名,平均年龄34周岁,11人为党员,成员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覆盖炼油工艺、化工工艺、热能工程等,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11人。
团队自成立以来,承担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课题一项,总部“挂钩”课题4项,累积申请专利4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团队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开发蒸汽、氢气-瓦斯在线优化管理平台,积极打造智能工厂。同时,团队开展知识大讲堂、专利讲座等党建、团建特色活动,积极参加新春团拜会并承办元宵节庆祝活动,充分调动青年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彰显部门凝聚力。



09


高端碳材料技术开发团队


高端碳材料技术开发团队
团支部:第十四研究室团支部/   青年人数:11人/
文章专利工业应用情况:
专利13项(国外1项)。
工业应用情况:
1)金陵石化15万吨/年针状焦装置,正在进行工艺设计,拟计划2020年三季度投产。
2)废润滑油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技术,正在进行基础数据包编制,拟计划在河南君恒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工业应用。
3)400t/a高硫石油焦制备超级活性炭中试装置预计2019年底建成。
4)新疆宣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5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装置上进行工业应用。
所获荣誉:
1)郭丹同志荣获2018年度巾帼先进个人称号。
2)武云同志荣获院“五比”劳动竞赛创新创效故事大赛二等奖、院青年英语风采大赛三等奖。
3)蔡海乐同志荣获2018年度院优秀科技工作者。
4)张庆军同志荣获院劳动模范。
高端炭材料技术开发团队主要负责我院优质针状焦、高比表面活性炭、中间相沥青及其应用产品如炭纤维、泡沫炭、中间相炭微球、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等高端炭材料领域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积累,该团队建立了完整的针状焦技术开发及评价平台,为我院沥青基高端炭材料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并通过十年的理论基础研究,对中间相形成机理及“拉焦”过程动态变化有了突破认识,首创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THTD生产优质针状焦技术,分段实现净化、有序化中间相目的同时,解决了目前针状焦生产过程波动大等问题,提高生产稳定性,产品热膨胀系数稳定在1.1×10-6℃-1左右,达到进口针状焦水平,满足UHP石墨电极使用标准。该技术目前得到了总部科技部、炼油事业部等相关领导的充分认可,拟计划列为中石化2019年重大科研项目,在金陵石化实现技术工业应用。
开展高硫石油焦微波活化制备高比表面活性炭技术研发,通过工艺条件优化可实现对石油焦孔道结构与表面官能团的定向调控,实验室制备出比表面高达3122 m2/g、总孔容1.46 mL/g,碘吸附值2496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501 mg/g的级活性炭材料。建立典型工艺条件下的物料平衡和硫分布,开发活化剂低成本绿色循环回收利用技术,形成石油焦制备超级活性炭技术方案。完成400t/a高硫石油焦制备高比表活性炭中试装置流程设计和方案设计,正在积极推进中试装置建设。



10


炼油化工难降解有机废水治理技术研发团队

炼油化工难降解有机废水治理技术研发团队
团支部:环保所团支部/   青年人数:13人/
文章专利工业应用情况:
发表文章9篇,申请专利128件,已授权87件。
工业应用:1.“污水脱氮成套技术”应用于抚顺催化剂分公司、金陵分公司煤气化废水、茂名分公司;
2.“市政中水资源化集成技术”应用于石家庄炼化;
3.“碱渣湿式氧化处理集成技术”应用于上海、大庆、南京、湛江、海南等三十三家石化企业。
所获荣誉:

1.“石化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及硝化菌剂的开发与应用”
(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
2.“催化剂生产过程产生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辽宁省企业重大研发成果一等奖)
3.“石油化工废水污染物组学研究”(中国石化前瞻基础研究三等奖)
4.“城市达标污水利用成套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
5.2018年中国石化优秀创新团队
研发团队现有成员19名,其中博士5人、硕士12人,团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科研队伍。团队成员多次获得院优秀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团队带头人带领团队成员制定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方面,团队层面注重人才结构优化、梯队建设和传帮带,员工间倡导自我激励、知识共享和合作精神。定期组织召开科研协调会、专题研讨会或讲座,鼓励技术人员参见国内外相关专业学术会议,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
团队科研基础管理水平突出、科研装备精良、创新手段运用良好,技术转化和服务成效显著。近年来,团队每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超过30件,承担国家和集团公司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水专项课题1项、中国石化“十条龙”重大项目2项、总部竞标重点课题2项、青年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项。开发了“城市达标污水利用成套技术”、“高效微生物深度处理含氮废水技术”、“碱渣及高浓度废水高温湿式氧化处理技术”、“石化企业闭式循环水系统节水技术”、“废水处理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等多项国内外领先的废水处理技术。
在技术服务方面,近三年完成了近10家企业污水治理技术方案的编制;2家企业检维修环保现场监理工作;20余家企业废水处理方面的技术交流咨询。
团队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科研创新能力、技术转化和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成为国内石化污水治理领域最具活力的青年科研力量之一。





11


储运工艺团队

储运工艺团队
团支部:第十二研究室团支部/   青年人数:9人/
文章专利工业应用情况:
近5年,发表文章37篇,其中SCI 一篇,EI三篇;申请专利63件,授权21件;已申报和获得的软件著作权5项。
1.“低硫船燃优化调合技术”在中石化燃料油销售公司辽宁分公司现场应用,累计创效1000余万元;
2.“原油管网智能排产技术”在中石化管道公司应用,实现计划排产由2.5小时降至约0.5小时,年均节省费用3600万元;
3.“原油远洋运输智能优化技术”在联合石化应用,实现月均运输费用降低约300万元人民币。
所获荣誉:
1. 2016年团队成员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
2. 2017年团队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
3. 2017年团队获得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4. 2018年团队成员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
5. 2018年团队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
6. 2018年团队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赵巍同志获得2015年抚顺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8.赵巍同志获得2016年辽宁省第十批次“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
9.赵巍同志获得2017年双优先进个人
10.肖文涛同志获得2018年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11.刘名瑞同志获得2017年辽宁省第十一批次“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
12.刘名瑞同志获得2018年度“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13.薛倩同志获得2017年辽宁省第十一批次“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
14.李遵照同志获得2017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
15.李世瀚同志在第七届中国石化外语风采大赛中获得院内一等奖,西南石油局分赛区二等奖和集团公司三等奖
第十二研究室储运工艺团队现有青年职工9人,其中博士3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共产党员7人,35周岁以下青年8人,占比89%,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储运新能源、新工艺与智能算法、智能装备与材料。团队聚焦中国石化和行业发展需求,以创新创效、服务企业为宗旨,自主研发了“原油远洋运输优化”、“工艺仿真与运行优化”、“船用燃料油优化调合”、“智能储运材料”等特色技术,团队近三年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总公司科研项目15项。近三年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4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1项,大连市科技进步奖1项。多项技术应用于现场企业,团队累计现场技术服务40人次,现场检测管线20余条共计300余公里。针对企业需求,建成材料合成分析、工艺仿真实验平台,拥有各类实验装置、检测仪器、专业软件30余台套。成功申报并建设辽宁省船用燃料油重点实验室,建设有行业领先的天然气模拟实验环道、成品油起伏实验环道、天然气水合物实验环道、成品油减阻剂评价环道。团队积极开展“学习•悦读•青听”、“不忘初心树信心,我们都是追梦人”、“人工智能专项学习”等特色活动,团队内部通过研讨交流、学习培训、导师带徒、争星夺旗等方式,强化团队凝聚力,实现成员和团队共同成长,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科学研究院贡献一份力量!



关注我们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0

帖子

220

积分

注册用户

积分
220
沙发
发表于 2021-1-9 10:18:2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 帮你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